投稿指南
一、来稿必须是作者独立取得的原创性学术研究成果,来稿的文字复制比(相似度或重复率)必须低于用稿标准,引用部分文字的要在参考文献中注明;署名和作者单位无误,未曾以任何形式用任何文种在国内外公开发表过;未一稿多投。 二、来稿除文中特别加以标注和致谢之外,不侵犯任何版权或损害第三方的任何其他权利。如果20天后未收到本刊的录用通知,可自行处理(双方另有约定的除外)。 三、来稿经审阅通过,编辑部会将修改意见反馈给您,您应在收到通知7天内提交修改稿。作者享有引用和复制该文的权利及著作权法的其它权利。 四、一般来说,4500字(电脑WORD统计,图表另计)以下的文章,不能说清问题,很难保证学术质量,本刊恕不受理。 五、论文格式及要素:标题、作者、工作单位全称(院系处室)、摘要、关键词、正文、注释、参考文献(遵从国家标准:GB\T7714-2005,点击查看参考文献格式示例)、作者简介(100字内)、联系方式(通信地址、邮编、电话、电子信箱)。 六、处理流程:(1) 通过电子邮件将稿件发到我刊唯一投稿信箱(2)我刊初审周期为2-3个工作日,请在投稿3天后查看您的邮箱,收阅我们的审稿回复或用稿通知;若30天内没有收到我们的回复,稿件可自行处理。(3)按用稿通知上的要求办理相关手续后,稿件将进入出版程序。(4) 杂志出刊后,我们会按照您提供的地址免费奉寄样刊。 七、凡向文教资料杂志社投稿者均被视为接受如下声明:(1)稿件必须是作者本人独立完成的,属原创作品(包括翻译),杜绝抄袭行为,严禁学术腐败现象,严格学术不端检测,如发现系抄袭作品并由此引起的一切责任均由作者本人承担,本刊不承担任何民事连带责任。(2)本刊发表的所有文章,除另有说明外,只代表作者本人的观点,不代表本刊观点。由此引发的任何纠纷和争议本刊不受任何牵连。(3)本刊拥有自主编辑权,但仅限于不违背作者原意的技术性调整。如必须进行重大改动的,编辑部有义务告知作者,或由作者授权编辑修改,或提出意见由作者自己修改。(4)作品在《文教资料》发表后,作者同意其电子版同时发布在文教资料杂志社官方网上。(5)作者同意将其拥有的对其论文的汇编权、翻译权、印刷版和电子版的复制权、网络传播权、发行权等权利在世界范围内无限期转让给《文教资料》杂志社。本刊在与国内外文献数据库或检索系统进行交流合作时,不再征询作者意见,并且不再支付稿酬。 九、特别欢迎用电子文档投稿,或邮寄编辑部,勿邮寄私人,以免延误稿件处理时间。

论姚广孝河清诗(4)

来源:政治与法律 【在线投稿】 栏目:期刊导读 时间:2021-06-11
作者:网站采编
关键词:
摘要:而佛家所言的“圣人”,则更不符合朱棣的身份。《中华佛教百科全书》中言:“‘圣人’一词,系取其佛教思想体系下之涵义,故与儒家意义之‘圣人’

而佛家所言的“圣人”,则更不符合朱棣的身份。《中华佛教百科全书》中言:“‘圣人’一词,系取其佛教思想体系下之涵义,故与儒家意义之‘圣人’并不相同。在佛教内,‘圣人’是指证得圣智,在见道位以上之人。又称圣者、圣。”[16](p4811a)从此释义来看,佛家所言的“圣人”有着独特的含义,显然朱棣与佛家所言的“圣人”亦相去甚远。

从上文论述来看,无论是儒家“圣人”亦是佛家“圣人”都不符合朱棣的身份,那为何姚广孝还要用“圣人”去指代朱棣呢?难道仅仅是为了歌颂或赞美朱棣吗?若是如此,这只能说明姚广孝不过是个深谙权谋之术的俗人罢了。但从其《河清诗》后文的论述来看,又并非如此。

《河清诗》中言:“有虞之世今复见,会看黄龙负图册。”值得注意的是“有虞之世今复见”句的含义。“有虞之世”指的就是“虞舜之世”,是太平盛世的象征。从含义上来看,这样的言辞似乎并无不妥,但姚广孝居然用了“复见”一词。上文已知,解缙与杨士奇皆是先言太祖朱元璋再言成祖朱棣,这样的行文方式使得朱棣政权的合法性,借“黄河清”十分清晰的表达了出来。从自然的巧合出发,让常人无法质疑其言辞的权威性。而姚广孝所言“今复见”之意,显然已经将洪武一朝与永乐一朝割裂开来。由此推论,既然姚广孝言永乐一朝是“虞舜之世今复见”,那洪武一朝自然算不得“虞舜之世”。而姚广孝作《河清诗》时不过是永乐初年,显然他言“有虞之世今复见”,包含着他的两种情感:一是对洪武一朝的不认同;二是对永乐一朝国泰民安的期盼。由此论之,姚广孝言“圣人”,并不仅仅是谄媚之言,而是隐藏着着文人的风骨以及悲天悯人的情思。

关于姚广孝对于朱元璋的看法,限于其特殊的身份以及史料的缺失,如今很难知之甚详。今人仅能从遗留下来的文字中去推敲其真实的思想情感。商传先生就认为姚广孝助燕王起兵,就是源于洪武一朝,明太祖朱元璋对文人迫害,其言:“高启因文字至祸,于洪武七年腰斩而死……徐贲‘下狱瘐死’。王行受牵连于蓝玉案,父子同坐死……每当他思念故人时,常独自泪下。当他经过井径淮阴侯庙时,触景生情,不由发出了‘杀身惟恨汉高皇’的怨愤之声。”[15]高启、徐贲与杨基、张羽并称“吴中四杰”,加之王行,此五人皆为姚广孝的好友,其之间的交往事迹,交游唱和的诗文至今可见。遗憾的是,其五人都在洪武年间获罪致死。商传先生的此番言论,当然只是他的推测。《河清诗》写于靖难之役后,将“有虞之世今复见”句中包含的思想与商传先生的推测对比考察,则能从一个侧面为商传先生的论断提供较为有力的佐证。

由此可知,姚广孝作《河清诗》虽然有着极强的政治目的,但与一般的应制之文不同,其中也包含着其深厚的文人情思。从这个角度出发,考察高启的诗文,发现了一个十分惊人的巧合。高启曾做《黄河水》一诗去表达自己对太平盛世的期盼,诗言:

“旧传一清三千年 ,圣人乃出天下安。河水一清一何少 ,吁嗟至治何由还。我愿河水年年清 ,圣人在上圣复生 ,千龄万代常太平。”[16]( p184)

此诗的创作时间暂无法断定,但不会晚于洪武七年(公元一三七四年),《明史》载:“帝见启所作上梁文,因发怒,腰斩于市,年三十有九。”[10](p7328)洪武七年,高启被被腰斩于市,年仅三十九岁。姚广孝为高启好友,两人有着深厚的感情,高启还曾经为姚广孝的诗集作序,序中言:“因甚爱其诗,每退直还舍,辄卧读之不厌。”[1](p2604)而姚广孝传世的诗文中,也有多首与高启有关。《黄河水》中包含着高启对“有虞之世”的期盼,对“黄河清”的期盼。但直到高启被腰斩整整三十年后,永乐二年才出现“黄河清”。时年,姚广孝已七十岁。由此来看,姚广孝不言太祖朱元璋,将永乐与洪武割裂,而言“有虞之世今复见”,其中包含着姚广孝复杂的思想,其中或许就有着对当年好友渴望“有虞之世”的回应,以及对好友的思念。

四、结语

通过对于历代河清现象的考证,姚广孝所作的《河清诗》作于永乐初年,作为一篇应制诗,其主要目的并非是单纯的歌功颂德,而是有着更深层次的考量。作为靖难功臣,佛教官方机构官职最高的大臣,燕王朱棣的支持者,面对当时部分文人排斥朱棣政权,与朱棣王朝拒不合作的情况下,借河清现象去强调朱棣政权的合法性与权威性。另一方面,诗中又体现出姚广孝自我的感情倾向,即对朱元璋统治的不满,以及对朱棣王朝太平盛世的期盼。更为巧合的是,姚广孝的好友曾作《黄河水》一诗,渴望“黄河清”,呼唤安定太平盛世,但其至死而未见。当姚广孝已经七十岁时,一方面是新的王朝的建立,另一方面是“黄河清”现象的发生,或许此时复杂的感情自然会产生交织,才会发出“有虞之世今复见”这样看似简单,实则包含着复杂感情的句子。

文章来源:《政治与法律》 网址: http://www.zzyflzz.cn/qikandaodu/2021/0611/1279.html



上一篇:程朱陆王如何看待学问与政治之关系
下一篇:从传奇剧桃花扇看南明弘光王朝政治特点

政治与法律投稿 | 政治与法律编辑部| 政治与法律版面费 | 政治与法律论文发表 | 政治与法律最新目录
Copyright © 2018 《政治与法律》杂志社 版权所有
投稿电话: 投稿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