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指南
一、来稿必须是作者独立取得的原创性学术研究成果,来稿的文字复制比(相似度或重复率)必须低于用稿标准,引用部分文字的要在参考文献中注明;署名和作者单位无误,未曾以任何形式用任何文种在国内外公开发表过;未一稿多投。 二、来稿除文中特别加以标注和致谢之外,不侵犯任何版权或损害第三方的任何其他权利。如果20天后未收到本刊的录用通知,可自行处理(双方另有约定的除外)。 三、来稿经审阅通过,编辑部会将修改意见反馈给您,您应在收到通知7天内提交修改稿。作者享有引用和复制该文的权利及著作权法的其它权利。 四、一般来说,4500字(电脑WORD统计,图表另计)以下的文章,不能说清问题,很难保证学术质量,本刊恕不受理。 五、论文格式及要素:标题、作者、工作单位全称(院系处室)、摘要、关键词、正文、注释、参考文献(遵从国家标准:GB\T7714-2005,点击查看参考文献格式示例)、作者简介(100字内)、联系方式(通信地址、邮编、电话、电子信箱)。 六、处理流程:(1) 通过电子邮件将稿件发到我刊唯一投稿信箱(2)我刊初审周期为2-3个工作日,请在投稿3天后查看您的邮箱,收阅我们的审稿回复或用稿通知;若30天内没有收到我们的回复,稿件可自行处理。(3)按用稿通知上的要求办理相关手续后,稿件将进入出版程序。(4) 杂志出刊后,我们会按照您提供的地址免费奉寄样刊。 七、凡向文教资料杂志社投稿者均被视为接受如下声明:(1)稿件必须是作者本人独立完成的,属原创作品(包括翻译),杜绝抄袭行为,严禁学术腐败现象,严格学术不端检测,如发现系抄袭作品并由此引起的一切责任均由作者本人承担,本刊不承担任何民事连带责任。(2)本刊发表的所有文章,除另有说明外,只代表作者本人的观点,不代表本刊观点。由此引发的任何纠纷和争议本刊不受任何牵连。(3)本刊拥有自主编辑权,但仅限于不违背作者原意的技术性调整。如必须进行重大改动的,编辑部有义务告知作者,或由作者授权编辑修改,或提出意见由作者自己修改。(4)作品在《文教资料》发表后,作者同意其电子版同时发布在文教资料杂志社官方网上。(5)作者同意将其拥有的对其论文的汇编权、翻译权、印刷版和电子版的复制权、网络传播权、发行权等权利在世界范围内无限期转让给《文教资料》杂志社。本刊在与国内外文献数据库或检索系统进行交流合作时,不再征询作者意见,并且不再支付稿酬。 九、特别欢迎用电子文档投稿,或邮寄编辑部,勿邮寄私人,以免延误稿件处理时间。

图像何以生产“政治” ——探究朗西埃的政治(4)

来源:政治与法律 【在线投稿】 栏目:期刊导读 时间:2020-10-19
作者:网站采编
关键词:
摘要:因为在影像的伦理体制中,艺术尚且不能够自立,因此朗西埃并没有花费过多笔墨进行讨论,而是将目光放在了“艺术的诗学/再现体制”(Le Régime repré

因为在影像的伦理体制中,艺术尚且不能够自立,因此朗西埃并没有花费过多笔墨进行讨论,而是将目光放在了“艺术的诗学/再现体制”(Le Régime représentatif de l’yart,the representative/poetic regime of art)上。这种体制来源于亚里士多德的《诗学》,是对柏拉图的“影像的伦理体制”的反驳。在再现体制中,艺术通过摹仿,确立了自身的核心原则,从道德、宗教等社会标准中挣脱出来,获得自身的独立性。当然,艺术并非不加选择地复制全部现实,而是深层次地复制了社会框架和等级制度,按照现实社会对个体划分,根据真实性、适当性和一致性等原则来表现对象。因此,并不是所有的人事物都有资格成为被再现的对象,按照社会等级,艺术必须如实地再现高下之分,其中只有那些高贵的人、英勇的人、拥有美好德行的人才值得表现。根据朗西埃说法,“这种体制之所以是‘诗学的’(poetic),因为它代表了一种好的艺术方式,它确定了行动和制作的正确方式;而它之所以是‘再现的’(representative),因为它代表了人们行为、观看、评价的方式”[6]22。因此,在这个艺术体制中,图像的首要功能就是相像,相像服从于再现体制的三重束缚:首先是“言语可视性模式”,图像是对语言的补充,它将语言进行视觉化,实现了对可视物的分配;其次是“知识效果和感人法效果之间的关系调解”,再现体制以行动为核心,以绘画作为最典型的艺术图像,它应该讲述一个故事,而故事要符合因果逻辑;最后是“一种虚构所固有的合理性体制”,图像可以是虚构的,但是它必须要服从逼真性的内在标准,虚构是可以被接受的,只要它符合可然性的要求。因此,在艺术的再现体制中,图像中可见物的分配与一般社会制度紧密相连,艺术服务于权力,共同建构了一个牢不可破的社会等级体系。

尽管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所确立的两种艺术体制影响深远,但究其本质都充满了等级性的意图,而要想打破高低贵贱之别,必须建立一个新的体制——“艺术的审美体制”(Le Régime esthétique de l’yart),这是朗西埃最推崇的体制,它缘起于维柯和塞万提斯,是与法国大革命共生的美学革命所催生的艺术体制。这种体制与前两者最大的区别在于,它不再依靠行动和制作进行分工,而是依据感性力量——“艺术现象通过特别的感性体制进行识别,这种感性从普通关系中摆脱出来,并被异质力量所占领”,艺术的审美体制将艺术作品从特定的规则、阶层和流派中解放出来,艺术不再与社会权力共享相同的统治体系,而是“建立艺术的自主性和与其生命形式相关的身份形式”[6]23。艺术的审美体制着力促进全部主体的平等,让所有的人事物都有被看到的机会,“艺术,是作为一个独自的世界而存在,它欢迎任何事物的到来”[5]序言3。在这里,朗西埃的艺术观呈现出后现代的色彩,即以跨界性、大众化来突破艺术的自律性追求,而且朗西埃更进一步的是,他将艺术的社会特质推进到“平民性”的层面,艺术的自主性必须与平民立场相结合,只要一个人拥有感性力量,他就找到了参与艺术乃至于政治的入口。

在《美感论》中,朗西埃收录了14个与高雅艺术理念相违背的图像场景,他们以星群的模式全方位展现艺术的审美体制对人们感官力的改变:

一座残损的雕像,如何成为一件完美的作品;一幅贫民孩子的画像,如何达成一种理想的呈现;一群杂耍艺人的翻腾,如何飞入诗意的天空;一件家具,如何被尊为一座神庙;一道台阶,如何被塑为一个人物;一件补丁累累的工装,如何像是王子的羽衣;一张轻纱的旋回,如何暗示宇宙的源起;一段加速的蒙太奇,如何表达共产主义的可感现实。[5]序言4

这些场景都突破了传统的艺术边界,消除了艺术与日常经验的隔阂、不同艺术之间的边界以及各类艺术独有的特性。他们都遵循一个与再现体制断裂的逻辑,而这种逻辑从属于新的认知、情感和思考的艺术的审美体制。艺术的审美体制允许异质物的存在,不断刷新旧概念,把握新概念,并试图创造全新的图景,所以说,“审美的范式所形成的,是一个新的共同体,它让自由和平等的人们拥有他们本来的感性生活,它可以终结之前让人总以各种手段去求其目的的共同体”[5]序言8。在这里,可以明确把握“图像的终结”的指向:建立一个平等而自由的新审美共同体。

在考察三种艺术体制的流变时,我们很容易误解它们存在历史先后性,事实上,它们完全可能共存于同时代的作品中。朗西埃在很多论文中都论述过黑格尔在《美学讲演录》里提到的两幅画:一幅画是小乞儿安静地大口咀嚼面包,而他的母亲在他的头上捉虱子;另外一幅画是衣衫褴褛的小乞儿高兴地吃葡萄和瓜,神态自由自在、无忧无虑。按照时间来看,这两幅绘画属于古典时代,但是从感性的分配上来说,这两幅画完全符合审美的艺术体制,它以卑微而贫穷的乞儿为主角,却不表现他们的贫穷,也不暗示任何的社会不公与黑暗,而是呈现出两者“无所事事”的状态,它是对看的方式、做的方式,甚至于存在方式的一种扰乱,无所事事是与艺术的再现体系截然对立的一种状态。“这是对内化的实践原则与内化的实践原则之间、位置和资质之间、需要和欲求之间、无知和有知之间整套关系的内在扰乱”[7]204,由此可见,体制的划分本质依据是可感性的分配方式。

文章来源:《政治与法律》 网址: http://www.zzyflzz.cn/qikandaodu/2020/1019/436.html



上一篇:让法律对话自由
下一篇:现代教育技术在中职政治教学中的助力作用分析

政治与法律投稿 | 政治与法律编辑部| 政治与法律版面费 | 政治与法律论文发表 | 政治与法律最新目录
Copyright © 2018 《政治与法律》杂志社 版权所有
投稿电话: 投稿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