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指南
一、来稿必须是作者独立取得的原创性学术研究成果,来稿的文字复制比(相似度或重复率)必须低于用稿标准,引用部分文字的要在参考文献中注明;署名和作者单位无误,未曾以任何形式用任何文种在国内外公开发表过;未一稿多投。 二、来稿除文中特别加以标注和致谢之外,不侵犯任何版权或损害第三方的任何其他权利。如果20天后未收到本刊的录用通知,可自行处理(双方另有约定的除外)。 三、来稿经审阅通过,编辑部会将修改意见反馈给您,您应在收到通知7天内提交修改稿。作者享有引用和复制该文的权利及著作权法的其它权利。 四、一般来说,4500字(电脑WORD统计,图表另计)以下的文章,不能说清问题,很难保证学术质量,本刊恕不受理。 五、论文格式及要素:标题、作者、工作单位全称(院系处室)、摘要、关键词、正文、注释、参考文献(遵从国家标准:GB\T7714-2005,点击查看参考文献格式示例)、作者简介(100字内)、联系方式(通信地址、邮编、电话、电子信箱)。 六、处理流程:(1) 通过电子邮件将稿件发到我刊唯一投稿信箱(2)我刊初审周期为2-3个工作日,请在投稿3天后查看您的邮箱,收阅我们的审稿回复或用稿通知;若30天内没有收到我们的回复,稿件可自行处理。(3)按用稿通知上的要求办理相关手续后,稿件将进入出版程序。(4) 杂志出刊后,我们会按照您提供的地址免费奉寄样刊。 七、凡向文教资料杂志社投稿者均被视为接受如下声明:(1)稿件必须是作者本人独立完成的,属原创作品(包括翻译),杜绝抄袭行为,严禁学术腐败现象,严格学术不端检测,如发现系抄袭作品并由此引起的一切责任均由作者本人承担,本刊不承担任何民事连带责任。(2)本刊发表的所有文章,除另有说明外,只代表作者本人的观点,不代表本刊观点。由此引发的任何纠纷和争议本刊不受任何牵连。(3)本刊拥有自主编辑权,但仅限于不违背作者原意的技术性调整。如必须进行重大改动的,编辑部有义务告知作者,或由作者授权编辑修改,或提出意见由作者自己修改。(4)作品在《文教资料》发表后,作者同意其电子版同时发布在文教资料杂志社官方网上。(5)作者同意将其拥有的对其论文的汇编权、翻译权、印刷版和电子版的复制权、网络传播权、发行权等权利在世界范围内无限期转让给《文教资料》杂志社。本刊在与国内外文献数据库或检索系统进行交流合作时,不再征询作者意见,并且不再支付稿酬。 九、特别欢迎用电子文档投稿,或邮寄编辑部,勿邮寄私人,以免延误稿件处理时间。

文学与政治的歧途 ——“两个口号”论争中的

来源:政治与法律 【在线投稿】 栏目:期刊导读 时间:2021-02-18
作者:网站采编
关键词:
摘要:“左联”后期发生的“两个口号”论争在中国现代革命与文化史上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在论争过程中夹杂着左联解散、建立抗日统一战线,左联内部复杂的人事纠葛等因素,使得“两个

“左联”后期发生的“两个口号”论争在中国现代革命与文化史上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在论争过程中夹杂着左联解散、建立抗日统一战线,左联内部复杂的人事纠葛等因素,使得“两个口号”论争超出了文学的范畴,其影响一直延续到建国以后很长时间,牵涉到论争双方参与者的命运沉浮,并成为中国左翼文学发展史上一个绕不开的事件。

以往的研究关注点往往从左联“宗派”和左翼“政治文化”的视角来分析其论争的缘由和影响,以及史料的辨析。这种研究对还原历史和探讨左翼文化当然有其合理性和必要性,对理解左联的发展演变乃至左翼文学思潮发展路径和历史有着重要的理论和文化意义。但不容回避的问题是,这场论争的双方都是围绕着“文学”而展开的,说到底,“两个口号”论争的核心问题是在当时的政治历史文化语境中秉持什么样的文学观问题,因此,本文拟从“文学”的视角来探讨“两个口号”论争的深层根源,进而揭示鲁迅文学思想在左翼文化语境中丰富的现实价值内涵。

一、“两个口号”与左联恩怨

“两个口号”论争发生于1936年,即在特殊的政治背景下以周扬和鲁迅为代表的两派发起的关于“国防文学”和“民族革命战争的大众文学”之争。1934年10月2日,周扬以“企”为笔名,在上海《大晚报》上发表《“国防文学”》,主要介绍当时苏联的一个创作流派“国防文学”,认为在中华民族处于生死存亡的时候,“国防文学”就是当时中国最需要的,由于左联内部人事矛盾没有爆发以及冯雪峰没有来到上海,因此口号并没有引起过多的关注。在当时上海地下党组织与延安失去联络的背景下,周扬依据这些外界信息提出“国防文学”口号,作为左联文学创作方向。

1936年4月25日冯雪峰从陕北来到上海,次日来到鲁迅在上海的公寓。此前冯雪峰与鲁迅有过交往接触,1933年底冯离开上海去江西瑞金苏区,在苏区期间与毛泽东谈论最多的话题是鲁迅,后来参加长征到达陕北,1936年4月冯雪峰受张闻天派遣以特派员身份来到上海。

据冯雪峰后来交代,他当年来上海主要执行四项任务:1.在上海建立一个电台。2.向上海各界宣传党中央的抗日统一战线政策。3.与上海地下党组织取得联系。4.附带管一下上海文艺界的工作。其中两项与统一战线有关,文艺界是“附带管一管”。当1936年冯雪峰再次与鲁迅见面后,鲁迅便直接表达对周扬一伙的怨怒,说“这两年我给他们摆布得可以。”冯雪峰1927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早年在北大旁听过鲁迅的课程,可以说是既受鲁迅影响又影响鲁迅的一个人。1928年“革命文学论争”中,后期创造社和太阳社诸君对鲁迅进行文章攻击,冯雪峰写了一篇《革命与知识阶级》,批评了创造社等人对革命文学的错误认识,反对将鲁迅作为攻击的对象,认为“对于鲁迅的攻击,在革命现阶段的态度上既是可不必,而创造社诸人及其他等的攻击方法,还含有别的危险性。”[1]这对当时陷入论争中的鲁迅无疑是一种巨大的支持。左联成立后,冯雪峰先后担任左联党团书记、中共中央局文化工作委员会委员等职。在此期间冯雪峰始终站在鲁迅一边,彼此默契,互相支持,结下深厚的友谊。1933年冯雪峰离开上海到中央苏区瑞金工作,在此期间结识了毛泽东,热情向其介绍鲁迅,对毛泽东后来形成著名的鲁迅观起到重要作用。

冯雪峰离开上海后,从日本回国的胡风在左联接替冯雪峰联系鲁迅的任务。虽然胡风很早就钦佩鲁迅的为文和为人,但真正接触鲁迅则是在左联时期,胡风很尊敬鲁迅,鲁迅也非常信任胡风,在交往过程中结下了深厚的友谊。因此鲁迅与胡风、冯雪峰三人被有宗派情绪的左联负责人视为“胡风派”,与“周扬派”对立,左联内部的这种宗派关系为论争埋下伏笔。

周扬最初提出“国防文学”口号时,鲁迅、胡风并没有对此公开发表不同意见,因此没有形成冲突。导致论争的原因是冯雪峰回到上海以后,从与鲁迅的谈话中知悉左联内部的不团结,左联不发宣言的解散,以及之前鲁迅在左联中被“边缘化”加深了鲁迅对周扬他们的愤懑。周扬当时作为左联实际领导,他提出的“国防文学”口号有许多歧义,鲁迅也对这个口号不满,促使冯雪峰打算另外提出一个口号,即“民族革命战争的大众文学”。最先将这个口号公之于众的是胡风,他于一九三六年六月一日在《文学丛报》第3期发表《人民大众向文学要求什么?》一文。胡风提出新的口号后,周扬不明情况,由于之前的矛盾,认为胡风有意和他作对,遂发起反击,形成“两个口号”论争。

文章来源:《政治与法律》 网址: http://www.zzyflzz.cn/qikandaodu/2021/0218/582.html



上一篇:论后现代小说与媒介书写*
下一篇:中国当代文艺评论与政治的良性发展

政治与法律投稿 | 政治与法律编辑部| 政治与法律版面费 | 政治与法律论文发表 | 政治与法律最新目录
Copyright © 2018 《政治与法律》杂志社 版权所有
投稿电话: 投稿邮箱: